分支机构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公告(2021年 第2号),批准公布了最新一批团体标准,将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恒华科技参与制定《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数据交互规范》等6项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团体标准。
标准是行业之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是中国电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参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团体标准制定,充分体现了业内对恒华科技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方面技术实力的认可和信任。此次6项标准的发布及实施,将解决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三维模型构建和信息孤岛问题,发挥规范模型的建模方法、几何细度和属性细度,实现全专业、全过程信息共享,进而全面提升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
恒华科技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服务商,紧紧围绕自主研发的BIM平台,面向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领域,提供三维设计、造价等系列工具软件及基建平台等产品,并基于BIM平台开展行业资产可视化管理、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应用、培训与认证等服务。
在输变电三维设计方面,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BIM底层技术平台,推出三维输电线路、三维变电、三维电缆、三维配网等系列设计软件,全面支撑电网设计企业开展三维设计工作。同时,以国家最新的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研发推出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云平台、配电网工程造价云平台等SaaS产品,将电网工程三维设计与工程造价深度融合,打通设计、造价业务与数据流程,实现设计、算量、造价一体化。
恒华科技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服务商,凭借雄厚的软件研发实力、卓越的专业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丰富的工程设计与工程管理经验,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服务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智慧水务、智慧交通等行业领域。
智慧水务资产数字化运营利用云、大、物、移、BIM+GIS、三维仿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赋能水利、水电、应急、环保等垂直行业,提供水利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重点面向园区、社区提供水务资产数字化运营服务,充分利用水务专业数据采控设备实现水情、雨情、工情等数据采集,实现对泵机、闸机、给排水设施设备的远程化智能控制功能,以及相关系统数据交互。
水环境综合监管云平台
水环境综合监管云平台是一款基于AI、物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技术的DT产品解决方案。它充分利用现有水利、环保信息化资源,通过多源数据汇聚、数据融合、图形化展示、多维分析、智能决策、实时预警等功能,满足河长制综合监管需求。它具备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环境数据变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潜在污染趋势,并进行预警,还可以根据现有污染态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最适用的治理方案,模拟出多种治理效果,助力全面改善河湖水质和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
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基于“云服务”,进行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统一管理,提供电脑、手机、web、微信等多终端、多形态服务,明确并流程化工作内容,对工作任务进行全程跟踪,达到强化指导、有力监督。系统实现了对河长制工作的全覆盖全支撑,实现了智慧化业务管理。
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指挥系统
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指挥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可辅助工程手段,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最大效益。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思想,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3S技术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以基础地理数据和各类防汛抗旱专题数据为基础,以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防汛抗旱业务为主线,以支撑防洪抗旱调度决策为核心,全面构建防汛抗旱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水利工程管控项目平台
水利工程管控项目平台基于自主三维引擎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BIM仿真技术,以BIM+PM(项目管理)为目标应用场景的业务应用,通过BIM模型关联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各项目要素,实现施工全过程的一站式管理,以及BIM项目管理的在线化、协同化。通过轻量化模型实现人工管养、自动化监测、可视化监控、维修施工、设备管理、能耗管理、空间管理及大数据综合分析等工程运维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水电站集控运行管理系统
水电站集控运行管理系统是一种小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数字化、网络化架构,整个系统分现场实控网(也称现地控制单元或现场总线)、现场网络、基于互联网远程网络监控中心,采用自主研发的硬件模块和软件平台,完成水电站测控、同期、交流量采集、励磁、调速、保护、输配电、直流电源系统、水位(水库、前池、尾水的水位)等现场监控操作、远程网络监控操作。
基于电力集控SCADA系统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全面支撑电站运维所需要的数据接入、监控、数据存储,确保客户远程对电站数据的监控需求,确保了水电电站系统的完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恒华科技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服务商,凭借雄厚的软件研发实力、卓越的专业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丰富的工程设计与工程管理经验,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服务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智慧水务、智慧交通等行业领域。
智慧交通资产数字化运营以GIS数字地球为载体,BIM平台为依托,围绕基于数字孪生的“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管理”全过程,为国内外交通领域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管养单位等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为一体的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公路、高速、桥梁、隧道、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等诸多领域。
道路辅助设计及施工推演系统
道路辅助设计及施工推演系统,是公司开发的一个完善的三维展示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三维展示、方案对比功能,除此之外还可提供导入导出、图层管理、场景应用、模型应用、标注和空间分析等属性应用及动画应用等功能,改变了传统施工方案的汇报方式(PPT,word),结合计算机三维技术,达到更形象、更直观的表达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处理、辅助决策、多端互动等功能,实现各项业务从前期管理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达成从总部到分部、再到现场项目部对现场项目的施工建设多层级管控,促进公司各部门之间横向协同、上下贯通的管理模式。
隧道安全运营监测系统
通过为隧道建立一个先进实用的隧道健康与安全状况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隧道运营状况,实现隧道服务水准的实时安全报警;合理配置隧道养护维修资源,为降低隧道运营维护成本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保证隧道检查维修策略制订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高效性。
公路资产可视化管理平台
公路资产可视化管理平台依托先进的三维激光实景技术、BIM技术、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等,将公路资产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养护信息、桩号系统统一维护和管理,实现了实景三维GIS视图、二维GIS地图、三维模型视图同屏显示、联动操作,为路网规划、管理决策、公众出行等提供更为直观的可视化依据。
系统特点
(1)全连接:涵盖了桥梁、路基、路面、公路标志、监控设备、检查站等40余类公路资产智能管理;
(2)可视化:公路及相关路产查询可视化;养护信息可视化管理;业务数据可视化展现。
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
借助现代前沿科技等新兴技术,整合高速公路管理资源,统筹搭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速公路养护业务、养护资金、养护决策的全过程管理,进而提升公路养护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平台具备基础数据实时查看、历史数据可锁定、日常业务进系统、路产资源全管控、养护资金全掌握等特点。
集群桥梁健康监测管理平台
集群桥梁健康监测管理平台可实现24小时实时在线采集数据功能,并且引入GIS、BIM、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通过数据查看、数据分析、预警信息、报表生成、视频监控等功能,对桥梁运行状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研判,同时,系统涵盖了桥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集成与融合,包括对结构损伤机理的宏观分析、结构变形及破坏趋势研究、归纳演绎等,为桥梁养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可对边坡岩土体内部沉降、倾斜、土壤湿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捕捉边坡性状变化的特征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及时发送到监测中心。结合地表监测的雨量、位移等信息,对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判断,快速做出诸如山体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灾情发生。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在车辆通行时,实现无打扰、不停车快速检测,自动识别车辆轴数、总重、车速、车牌号码、车头高清图片、车尾高清图片、侧面高清图片等信息,并通过数据同步软件,实现高速称重数据与车牌识别数据的精准匹配。所有车辆在通过检测区域时全程监控备案,便于对违规车辆执法取证。
6月1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北京工程师学会承办,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华科技)协办的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研究”为主题的企业前沿科技人才学术交流沙龙活动在恒华科技成功举办。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工程师学会秘书长许炜出席并讲话。
在国家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构建“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着力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技术架构,加快BIM技术人才培养,对于推动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育新动能、把握新机遇、开辟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沙龙邀请了来自BIM技术相关领域的10余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在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BIM技术开展数字设计、交付、运营,打通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提升工程管理精益化水平,打造自主可控BIM应用软件,以及BIM技术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
专家主题报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静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隗刚发表主题报告
作为应用BIM技术服务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软件企业代表,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隗刚发表了《自主可控电力BIM平台技术及设计软件的研发》主题报告。为响应国家“智慧城市”“数字基建”等领域的发展战略,道亨软件基于自主可控的底层BIM平台、GIS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研发了BIM设计系列软件、BIM造价软件、BIM基建等系列软件,持续开展BIM、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研究,形成了智慧设计、智慧造价、智慧基建、智慧运维系列产品,面向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伙伴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造所所长刘占省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造所所长刘占省在题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应用》的演讲中指出,北工大紧密围绕国家和北京市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结合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面向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以土木工程为基础,融合电子信息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知识,培养掌握土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管理等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时刘教授还分享了BIM技术创新研发及工程应用,融合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方法,介绍了集成应用虚拟建造、信息交互及物联网技术,构建基于BIM的精细化建造方法体系。
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利军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利军就《基于混合孪生引擎的智慧运维平台研发》主题发表了演讲,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运维是政策所向、社会所驱、经济所需。马总从智慧运维应用的拓展方向、顶层架构、关键技术支撑进行了分享,就关键技术可视化、结构化、物联化、集成化、实时化、智慧化、自主化场景进行了介绍,通过一个数字模型、一个基础平台、一系列智慧场景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自主安全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解决方案。
专题讨论
在专题讨论环节,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吴吉明,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蔡建桢,buildingSMART国际组织专家、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王帅,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行业技术总监陈晓龙与报告专家一起,围绕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BIM技术行业应用相关案例与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工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方式等专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为行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本次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研究”为主题的企业前沿科技人才学术交流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专家学者的思想交锋,对于加快BIM技术的普及和BIM成果应用,逐步解决建筑行业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发掘未来BIM应用重点以及BIM发展过程中配套的人才培养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第15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召开,恒华科技申报的“电+智联服务云平台”参赛项目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866个项目中,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斩获金奖。
2021年5月31日下午,大赛组委会召开隆重的颁奖会,由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主持,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委员闫傲霜、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郑焕敏、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等领导和央广总台新媒体中心、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为获奖单位颁奖,支持鼓励科技创新。
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是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与指导下,由北京发明协会创办的公益性科技活动,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政府鼓励引导全民创新的重要平台,大众创新走向社会的便捷渠道。本届大赛共有1560个项目申报,最终评选出发明创新奖特等奖1项、金奖20项、银奖70项、铜奖139项。
恒华科技“电+”智联服务云平台,面向电力垂直领域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新闻资讯、专业资料、法规标准、三维设计模型、专家咨询、行业培训、平台众包、企业商城、行业SaaS 产品等服务,致力于建立一个汇聚行业智慧、共享行业资源、链接行业生态的多方共赢的互联网生态圈。
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技术,搭建起面向行业全产业链用户的开放式众包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平台资源、设计人力、产业链下游服务等资源,为目标企业提供规划设计、节能、用能监测、售电运营、运维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实现能源互联、资源沟通。
平台还构建了面向能源行业的PaaS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电网设计、配售电一体化、售电营销、运维调度、综合能效管理等一系列SaaS软件产品,搭建了标准化的开发平台与接口,实现第三方应用扩展,全方位满足行业企业信息化需求。
同时平台汇聚资深行业专家,通过平台,以专业咨询、在线课程、行业问答及资料共享等方式,与广大技术人员在线交流,分享经验与智慧,促进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为行业创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