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近日,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华科技,300365.SZ)荣获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颁发的BIM技术创新企业证书(AAA)。公司自主研发产品“智慧工地指挥服务平台”、“恒华输电线路工程云造价平台”通过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定,获得由北京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场监管局、中关村管委会六部门联合颁发的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
一、BIM技术创新企业证书
本次BIM技术创新企业评定工作聚焦行业内优秀企业,以企业的专业团队、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三个方面为主要依据,辅以市场开拓能力、社会责任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价,助力龙头企业做优做强,推动BIM行业企业生态体系建设。
二、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智慧工地指挥服务平台
恒华科技智慧工地指挥服务平台基于多样的传感手段建立感知网络,实时对工地现场“人、 机、料、法、环”等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并通过恒华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分析整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解决工地现场人机管理难、监管难度大、安全事故频发、 质量问题多等问题,实现工程工地现场管控的智慧化。
(一)平台基于iBeacon技术,利用采集器实时采集施工范围内的蓝牙信号;闸机通过人脸、指纹、刷卡方式实时监测进出站人员,实现对站内管理人员和分包人员监管、人员考勤、人员工作量统计、人员分布、人员轨迹等全面有效管理。
(二)在车辆、机械上安装定位装置,管理人员可查看各类型车辆、机械、工器具的实时位置、分布情况等信息。系统自动记录车辆进出站信息、历史活动轨迹,便于监督管理,优化工作流程。为保持进入工程现场的车辆干净整洁,通过安装车辆冲洗设备对通过车辆进行清洗和抓拍,自动统计和分析清洗情况。实时监管机械设备在线情况,若设备掉线,会发送通告及时提醒,提高工作效率。
(三)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关键施工作业进行智能监测,将检测过程数据传输到统一的平台当中,避免人为操作偏差与主观失误。施工作业信息化监控是管控工程实体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工程建设现场信息化应用的薄弱环节,具有很大的潜力。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塔吊监测、网架提升监测、水位监测、防碰撞监测、电气设备监测、边坡监测、电子围栏等。
三、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恒华输电线路工程云造价平台
恒华输电线路工程云造价平台基于最新推出的《电力建设工程定额》 和《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开发功能,使用电力行业标准数据库生成造价数据,准确高效的得出最终造价,避免大量重复繁琐工作,实现了技经造价从数字造价的编辑方式到模型造价编辑方式的转变。
(一)平台面向电力行业各供电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用户群体。满足35~1000kV交流输变电(串联补偿)工程,±11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的可研估算、初设概算、施工图预算和工程结算编制与审核。
(二)平台系统提供了标准的定额库、材料库、设备库、清单库,用户也可以自定义维护属于自己的材料库,甚至可以自编定额,自定义的内容可以实现共享。
(三)平台建贷利息、设计费、勘察费等功能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BIM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先后推出了三维输电线路设计软件、三维变电设计软件、三维电缆设计软件等系列产品,全面支撑电力设计企业展开三维设计工作。同时,公司以基于BIM的三维设计为切入点,将BIM技术应用于电网资产建设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最终实现电网信息化协同设计,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过程管控,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数字化交付以及资产运行维护的可视化管理。
未来,恒华科技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BIM技术研发和应用为核心,面向智能电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等行业领域,打造涵盖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运维、管养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解决方案,为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赋能。
4月15日,恒华科技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过去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放缓,公司生产经营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公司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积极深化改革、谋篇布局,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在国家“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碳达峰与碳中和”等政策背景下,公司结合产业趋势及自身优势,大力推进组织改革和战略升级,明确提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的战略定位。
在整体战略目标引领下,公司集中各业务体系优势力量,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按照业务属性及专业化经营策略,构建了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以BIM平台及工具软件研发为核心,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以行业资产数字化应用为载体,同时积极拓展大数据应用、数字教育等相关业务,为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赋能。
1、以BIM平台及工具软件研发为核心
BIM平台及软件为公司核心业务体系之一,定位为BIM平台及工具层软件研发、销售,涵盖自主可控的底层BIM平台、GIS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等,以及BIM设计系列软件、BIM造价软件、BIM基建平台等产品。
目前,公司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加大BIM核心技术平台及相关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对三维数字地球、三维线路软件、三维电缆软件、三维放样软件等产品线进行迭代升级,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完善产品功能。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产品化的三维设计软件销售量持续增加,进一步夯实了三维设计产品的市场领先地位。BIM核心技术平台方面,BIM引擎(BIMEngine)、GIS引擎(GISEngine)在模型轻量化处理和显示调度方面不断优化,支持的模型格式种类不断增加,平台产品目前陆续在电力、公路、桥梁、民建等细分行业的用户工程中试用并取得良好的用户反馈,同时基于此平台开展的面向水利行业用户的智慧水库项目、港口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2、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
设计咨询业务以BIM行业应用市场为主要切入点,利用公司开发的BIM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展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规划、设计、咨询、综合能源等业务,为公司BIM平台及软件切入相关市场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工程应用示范。
公司依托完善的资质认证体系,基于自主BIM软件产品,一方面深耕电力市场,广泛开展相关设计咨询业务,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水利、交通等跨行业发展布局,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目前,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下,公司进一步加大综合能源市场开拓力度,确定了能源系统设计、能源信息化管理、能源数字化交易三维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从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角度,切实助力用户节能减排、提升综合能效,并重点研究钢铁、化工、交通等领域“双碳”节能路线,为北京、上海、四川、陕西、山西、广西等地区重点客户提供了方案咨询,市场空间逐步打开。
3、以行业资产数字化应用为载体
行业资产数字化应用业务以“平台驱动业务拓展”为战略目标,基于自主BIM平台进行行业资产可视化管理及数字化运营服务,服务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行业资产数字化应用业务体系按照业务定位及发展目标,对能源资产数字化应用、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水利水务资产数字化应用三大产品体系进行了进一步整合,深度挖掘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核心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加快行业数字化运营推广步伐。智慧能源方面,大力培育碳中和园区数字化运营产品,持续深耕增量配电网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产品;智慧交通方面,加大交通基建、交通管养产品的研发力度,深化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交通产品中的应用;智慧水利水务方面,对水文水环境治理、水利项目管理、水电站管控等方面产品进行完善,服务国家智慧水务建设。
4、积极拓展大数据应用及运营
大数据应用及运营业务基于BIM平台、IoT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开展基于电力大数据征信、能源数据分析、规划设计预测等电力垂直细分领域大数据应用,以及面向智慧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数据应用及运营等业务,构建智慧社区到智慧城市的BIM应用体系。
大数据应用业务方面,公司研发了地市级“碳中和”监测指挥平台并发布V1.0版本,平台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碳排放计算模型等技术手段,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特点,构建覆盖地区人口组成、能源生产结构、终端消费量、重点行业、规模及以上企业碳排放、用户碳足迹、碳交易和碳吸收等综合维度的智能监测指挥平台,目前正在前期市场拓展阶段。智慧社区方面,公司在开展健康驿站(德胜卡)服务平台研发的同时积极汇聚行业资源,引导健康管理、生活服务、餐饮、家居等行业领先供应商加盟入住。截至目前,平台已入住商家达600家,初步聚合了面向智慧社区的各项服务资源。
5、全面构建数字教育体系
数字教育业务主要围绕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开展BIM专业培训、认证、比赛、评优以及海外培训交流。数字教育业务将以公司多年积累的行业用户资源为抓手,打通垂直行业培训市场,在细分市场中建立业务生态闭环,强化公司在电力、交通、水利行业产品和专业技术的品牌影响力,挖掘市场需求,促进与其他业务体系的协同发展。
数字教育业务作为公司面向BIM培训教育市场的全新业务布局,公司正加紧筹备培训机构设立事宜。公司拟出资设立北京市恒华职业技能培训西城学校有限公司,开展公司业务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原海外教育业务已处于逐渐恢复状态。在国内、国际教育培训业务的联动下,努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商业壁垒及核心竞争力。
恒华科技全新战略目标的设立,深度契合当前宏观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为公司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司将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整合业务资源,突出业务聚焦和专业化经营,充分发挥五大业务体系能动性,向专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强品牌发展。